戴上你的耳機,聆聽電影主題曲
若不是這般癡情,就不是蓋茨比
若不是這般堅持,又哪能比擬蓋茨比
在這電影落幕之後,沉澱這故事裡的虛幻、真實;現實、醜陋。
當戲終結時,
我如同尼克,有一股很深很深的悲傷在胸口蔓延
由尼克的觀點去看蓋茨比,旁觀者的角度 或者客觀又或者不夠完整,
但或許也因為這樣 你並不會完全被帶進蓋茨比的世界,
我想若是完全以蓋茨比的角度去看那般的愛情,可能會更痛、可能更無法體現外界對蓋茨比的神秘疑惑度。
一個如同神人的蓋茨比,擁有巨大的能力、既神秘又深奧的身分
不管這樣的身分,是從何處開始虛幻的空架設起,我只覺得那所擁有的毅力 超乎常人!
或許是因為愛情,所以打破自己的身分
或許是因為身分,所以追求遙不可及的愛情
當蓋茨比再見黛西時,
那雀躍的期待,把尼克家布置的浪漫、夢幻;
那激動的害怕,無法停下來的紳士腳步 穿越過尼克的家 淋透一場雨水 只為冷靜的來到黛西面前
這些,都不是平日裡呼風喚雨的 蓋茨比
這些,都只是一直愛著黛西的 蓋茨比
故事的末端,轉折的故事情節 一波波的襲擊自己的心臟
為何 階級 硬生生的讓用真心的人 像是騙子
為何 拼命架設的 虛幻的 場場派對 明明是真心 卻成了泡沫 甚麼都不是
如果以單單看愛情的角度來看
我下了這般的結論:「過去的,真的回不去的!」
蓋茨比的愛,停留在自己的這一方 所以他至死不渝
而黛西 早在她愛上湯姆之後 就不再是過去的那個黛西了
愛情,若已過去
放再大、再燦爛的煙火,都不可能找得回
那樣的年代,金錢膨脹的很快 人心的變化更快
但是如同這個年代,
在我看來 愛情本就不關哪個年代的事情
會存在的,必定就會存在;會消逝的,用盡生命的努力 也喚不回來!
《大亨小傳》(或譯《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出版於1925年,
是美國作家法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所寫的一部以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市及長島為背景的短篇小說,被視為美國文學「爵士時代」的象徵。
它在初出版時並不受歡迎——費茲傑羅在世時的總銷量只有少於二萬四千本。在大蕭條以及二戰時被忽略,直至20世紀50年代再版時才受到廣泛注目。
其後的數十年它更成為高中、大學文學課的標準教材。經常有人把它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英文小說之一[1]。
本書有許多中文翻譯版本,書名也有許多譯法,例如《了不起的蓋茨比》,李繼宏譯,2013年。《永恆之戀》,黃淑慎譯,1954年。《大哉!蓋世比》,
王潤華、淡瑩譯,1969年。《大亨小傳》,喬志高(高克毅)譯,1970年、2001年(增訂版)。《大亨──凱士畢》,丁士奇譯,1971年。
傑·蓋茨比是一個年輕的百萬富翁,他過去的名聲並不十分好,他本人也相當可疑。他與他交往的社會階層並沒有什麼太多的聯繫,而且沒人知道他是怎樣發財的。
有人說他在禁酒期間非法釀酒發財。還有傳說說他殺過人,或者他在戰爭中是德國間諜。有人甚至說他是德皇威廉二世的侄子。
無論如何,雖然他舉辦眾多的豪華的宴會,而且有許多人到他那裡去吃喝,他始終是一個孤獨的人。他所想要的僅僅是「重複過去」:與他一生的愛人黛西在一起。
但黛西現在已經和一個穩重的、受人尊敬的百萬富翁湯姆·布卡南結婚了,兩人還有一個女兒。對蓋茨比來說,這並不妨礙他爭取黛西的愛,而黛西覺得她被她的婚姻束縛,
對她的婚姻不滿,喜歡蓋茨比的主意。
小說的主人公尼克·卡拉威(第一人稱)是一個華爾街的股票商,他是蓋茨比的鄰居。後來卡拉威體會到不論外表上多麼尊嚴,
這些巨富們實際上是非常「淡漠的人」,湯姆和黛西也不例外。湯姆有一個情人默爾特,
她是長島和紐約市的高樓大廈之間的不毛之地上的一個加油站主的妻子。一天,蓋茨比與湯姆因為黛西產生爭執後,黛西因為神經緊張,
為了平息情緒,駕著蓋茨比的車返回,蓋茨比同坐。在交通事故中黛西意外地將默爾特碾死了,默爾特是湯姆的情婦。為了保護黛西,蓋茨比說是他駕的車。
痛恨蓋茨比的湯姆,說服默爾特的丈夫,是蓋茨比勾引了默爾特並且故意將她殺死。結果蓋茨比被默爾特的丈夫槍殺。
蓋茨比的葬禮幾乎無人參加,就連黛西也沒有參加。卡拉威最後找到了喬丹,一個本計劃參加葬禮的人,才知曉蓋茨比的所謂身份只是一個幻影。
隨後卡拉威離開去了中西部,留下的只是蓋茨比的一相情願般的夢境與哀傷。
以上,為個人非專業影評,圖片轉自網路。